《王的盛宴》导演陆小川:中国急需电影配乐人才

2012年05月28日 http://www.sando.cn

王的盛宴 导演 陆小川 配乐 人才

浏览(7744)

我要评论(0)

    近日陆川为新片《王的盛宴》找配乐 记者借此机会采访发现国内的大都导演对音乐知知甚了 急需中间人为电影配乐提供支持。 
 

导演陆小川
导演陆小川(资料图)
 

    中国“缺编”
 
    这几天,记者经由知情人士获悉,导演陆川看中了黑泽白的御用作曲家武满彻,想将他的两首曲子用在新片《王的盛宴》中做配乐,目前正在找买手和日方洽商,帮电影买配乐。
 
     “配乐买手”这个称呼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记者随即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发现,电影“配乐买手”相当于经纪人的作用,而中国电影配乐方面目前并不缺少中介和经纪人,反而是最重要的“音乐编辑”角色稀缺。
 
    国内配乐长期被忽视 易成为“超支”牺牲品
 
    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止一个人向记者提到国内电影音乐被长期忽略的事实。“电影音乐可以说是电影工业中的最后一环,在中国,大家对配乐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有过“配乐买手”经历的影评人毕成功表示,除了歌舞片音乐参与到剧情表达外,其他电影的音乐99%都是最后才做。
 
 曾经执导过四部影片,同时也是电影音乐制作人的高晓松告诉记者,电影音乐对一部电影所起的作用只占三成,在中国,能欣赏电影音乐的人仍是小众。
 
    除了不够重视之外,毕成功还指出,为了赶去送审,很多电影剪辑完之后就没时间弄配乐了,而电影项目中超期、超支的现象大量存在,所以在没钱没精力的情况下,电影配乐自然成了牺牲品。
 
    导演素养不高 无法跟作曲人沟通
 
“大多数导演自己不懂音乐,完全凭感觉。”高晓松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作曲人给什么样的音乐,中国导演都会说“有点意思”,没有明确的要求。
 
    毕成功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很多导演音乐素养不高,没办法用专业的音乐语言跟作曲人沟通,进而导致所作曲子不能更好地和剧情结合。
 
    导演王小帅就向记者坦言,自己不太懂音乐,曾经执导的影片中也很少用到音乐。个别情况下需要音乐时,请来的作曲人会根据影片的气氛和画面自己去把握,而他与作曲人沟通时也只能讲感受。“作曲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能沟通的情况,需要与作曲人磨合多次才能呈现出影片中的样子。”王小帅表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音乐作曲人向记者抱怨,自己在和某导演合作时,该导演就没有明确的要求,而是在一个段落里举了几个风格迥异的音乐实例,要求按照这些音乐来做,让作曲人没有方向,颇感为难。
 
    此外,毕成功更直接地指出:“很多中国导演五音不全,因此他们没法把想法直接用音乐表达出来,只能说理念的东西,这基本是国内导演的整体水平。”
 
    借鉴海外 需要培养电影“音乐编辑”
 
    借着3D的东风,十几年前的一部老片《泰坦尼克号》又在大银幕上狠赚了一把。很多影迷重新开始回味尘封已久的电影主题曲《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很难说是作曲家詹姆斯·霍纳成就了《泰坦尼克号》,还是《泰坦尼克号》成就了詹姆斯·霍纳。
 
    在好莱坞,像这样互相帮衬的经典案例并不少见,《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时光倒流七十年》等电影配乐都堪称经典。
 
    曾跟美国和亚洲的团队都合作过的高晓松告诉记者,在美国,导演没有权力定作曲人,都是制片人来决定。而在欧洲,作曲人是由导演来定,因为欧洲的导演音乐素养很高。
 
    高晓松举例:“当年苏聪为《末代皇帝》作曲时,他是直接拿着五线谱去跟意大利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讨论的,导演与他的交流也都直接在五线谱上完成,这一点中国导演是做不到的。”
 
    而好莱坞电影音乐之所以那么发达,原因在于美国的制片人制度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导演的权力,而大的电影项目往往是制片厂指派音乐编辑给导演,音乐的终控权是在音乐编辑手上。“所以说中国电影需要一个类似音乐编辑的职业,他们能把导演的意图翻译成作曲人和乐手们懂的语言。可以说,这个角色是导演和作曲人之间的一道重要桥梁。”高晓松表示。
 
    电影制作人郎启波认为,WTO电影配额逐渐放开后,中国电影要想对抗好莱坞,必须要在各个环节显示出专业性。分工更加明确将成为未来的趋势,而电影配乐这个行当,也确实需要一个既懂电影,又懂音乐的工种出现。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3
  • 0
  • 0
  • 0
  • 0
  • 0
  • 0
  • 0

还没有评论哦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600-5012 版权所有 2005 - 2013 All Right Reserved.皖ICP备07500763号-1

地址:安徽合肥港澳广场B座11层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