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旅游业宣传片配音——昆明市旅游局

2014-03-05

来源:声动传媒联合编辑

标签:配音 昆明旅游

浏览(2427)

  滇南福地,宜居弥勒,“阿细跳月”的故乡,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54万人,居住着汉、彝、苗、回、傣、壮等21种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44%。

  弥勒市享有“滇南粮仓”、“烤烟之乡”、“东方波尔多”、“蔗糖王国”等美誉,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5:76.8:13.7,在云南省各县市区GDP经济总量排名第11位,经济总量位居红河州第一。

  弥勒市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方便快捷,北距云南省省会昆明市132公里 ,南距州府所在地蒙自市126公里 、国家级口岸河口 316公里 ,处于昆明一个半小时经济圈之内, 326国道(昆河公路)、G80广昆高速公路纵贯腹地,滇越铁路纵贯全境直达国家级口岸河口连接越南首都河内,正在施工的云桂铁路旅游专线贯穿全市。是云南省经广东、广西“出海”,经河口国家一级口岸“出境”最为便捷的大通道。

  弥勒市历史文化灿烂,民族风情浓郁。以明代铁面真御史杨绳武、清末巨商王炽、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联圣孙髯翁、大数学家熊庆来、抗日名将张冲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锦屏山弥勒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湖泉生态园为代表的温泉养生文化,以云南红酒庄为代表的红酒休闲文化,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阿细跳月”、“阿细先基”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异彩纷呈。

  近年来,弥勒市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中国面向东盟开放重要“桥头堡”、“旅游二次创业”和建设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等重大机遇,把创建宜居弥勒放在首位,创新思维,大胆探索,科学发展,“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方兴未艾。2010年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先后荣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最佳旅游休闲胜地”、“最具发展潜力国际休闲目的地”、“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等称号,成为宜居、宜游、宜商的休闲福地、快乐家园和度假乐土。

  弥勒市城市发展定位为“山水园林、生态宜居、休闲度假、特色旅游、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为“云南省重要旅游城市”、“云南省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城市”和国家级智慧城市。根据城市发展定位、建设目标,以城市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和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品牌。

  规划先行,科学发展。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三规”衔接工作,努力实现“三规合一”。在《弥勒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弥勒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09-2030)》的基础之上,编制完成《弥勒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对弥勒的城市建设、旅游发展形成权威性指导作用。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总体规划区域内的覆盖率达81.47%;大力实施城市建设管理“靓丽行动”计划,以“强筋壮骨”、“穿衣戴帽”、城市绿化、旧城旧村改造、拆临拆围、综合整治和灯光亮化等7项措施为抓手,强力推动旅游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弥勒建成区面积达19.1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45.7%,城市道路总面积达184.7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49%。近年来,通过“东盘西扩”、“南跨北延”,相继建成了湖泉生态园、庆来公园、弥勒会堂、文体中心、行政中心、市民休闲广场、文化艺术博览园、阿细跳月广场、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市政工程;建成了福心小区、福地半岛、湖泉和境等一大批休闲旅游、商住小区以及“和谐家园”等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投资9.06亿元完成了昆河二级公路弥勒城区段拓宽改造工程,投资1.8亿新建和改造提升髯翁路延长线、上清路等31条城市道路, 人均道路面积13平方米;在西城区形成了三纵三横的道路骨架网络,城市绿化、街头广场和公园建设逐年递增,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宜居、宜游、宜商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新形象逐步凸现。

  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是改善民生促和谐的德政工程,弥勒市采取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同步推进的方式,多元化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到2012年底,共建成廉租住房2836套,公共租赁住房833套,城市棚户区改造560套。2013年在建廉租住房444套和公共租赁住房1000套,最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率达80%,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达100%。

  城乡供水管道达294.47公里,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达100%,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城市排水工程系统正常运行,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

  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防污治污、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弥勒市污水处理厂着眼于弥勒城市发展的现实与未来,于 2008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一期工程投资1.07亿元,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建成投产,采用间歇性CASS工艺,近期日处理污水2.5万吨,服务人口15万人,远期日处理污水5万吨,服务人口22万人。该厂以其公司化的运作机制、先进的生产工艺、国内领先的出水标准和花园式的产区建设,成为云南省水务循环经济发展探索的一个新样板。

  投资3769万元,于2010年6月建成占地26.36公顷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包括垃圾收运系统、垃圾填埋处理场及场外附属等。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设计转运规模每日80吨,近期服务人口17万人,远期服务人口31.5万人。做到城区43.49公里184.71万平方米的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管理工作全覆盖,垃圾清运率100%。

  加大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完成城区主要街道沿街单位拆围透绿工作;改造和更新了城市主要街道、重要地段和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为城市绿化增添了全新的景观效果。到2012年,城市绿化覆盖总面积80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3.49%,绿地率38.6%(10分钟左右),人均公共绿地13.26平方米。

  大力实施城市灯光亮化工程,投入巨资完成了行政中心、文化艺术博览园、文体中心等20幢城区主要建筑灯光亮化工程,营造梦幻般的城市夜景,增强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吸引力。

  积极开展平安弥勒创建活动。在争创省级平安县(市)进程中,及时建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中心,并适时组织演练;在市区重要路段、重点区域、重要部门,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和刑事犯罪打击力度,确保了一方平安,成为云南省平安县(市)。

  加大城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按照旅游空间布局和“城市建成景区、项目建成景点、景点建成精品”的思路,2008年以来,先后引进10多家战略投资伙伴,有序推进红河春天健康运动休闲度假中心、湖泉金秋运动度假区、弥勒财富新天地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东南亚民族生态园、锦屏山风景区、葡萄观光大道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其中,红河春天健康运动休闲度假中心、湖泉金秋运动度假区、弥勒财富新天地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东南亚民族生态园、锦屏山风景区等5个项目相继列为全省旅游重大项目,正陆续建成投产。

  通过科学统筹优化城区优势和资源,推进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及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实现产城融合,推动区域经济,确保弥勒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弥勒城市化建设更具有科学合理性,我市申报启动了弥勒市红河水乡城市旅游综合体、弥勒市弥勒大道城市综合体、弥勒市火车站城市综合体、弥勒市锦屏山风景区旅游综合体、弥勒市东风葡萄酒度假区旅游综合体等一批项目。着力打造以湖泉生态园温泉养生度假区为中心的城市名片和旅游精品。通过昆河二级公路拓展改造和新建葡萄观光大道,对锦屏山风景区、湖泉生态园、云南红酒庄进行三位一体建设,形成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旅游精品。湖泉生态园环境优雅、水质清澈的温泉和占地3000多亩、小鸟飞翔、碧波荡漾的生态湖,让整个弥勒城充满湖在城中、城在湖中、水天一色、心旷神怡的诗情画意。

  在打造宜居弥勒进程中,弥勒市在政企合作、认建认养、推行“街长制”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与实践。

  创新城企合作模式,从2008年以来,先后引进10多家战略投资伙伴,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开发与建设,有力促进了弥勒城市的建设步伐。其中,湖泉生态园通过政企合作、城旅融合的开发模式,形成了“一个湖泉半座城”的城市开发格局,在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进程中受到好评,争创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专家评审。

  声动传媒昆明旅游业的发展表示强烈关注和热烈庆贺,长期提供专业的介绍配音宣传片配音工程建设配音等,立足昆明配音,提供优质的配音服务和优惠的配音价格,是中国国语配音网中的配音网站翘楚。

  成功推行企业“认建认养”城市绿化新举措。目前已由艺丰公司“认建认养”中山路复烤厂沿线绿化,投资约100余万元,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

  强化落实《弥勒市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全力实施“街长制”,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提升市民素质、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互为促进,成效显著,(14分20秒,有重复)以康体、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休闲度假,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弥勒的支柱产业和区域经济实现突破发展的新“引擎”。表现在:

  战略地位得到提升。市委、市政府把“旅游活市”列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从思想认识、发展规划、政策措施、组织机构等方面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弥勒与昆明环滇池、玉溪抚仙湖一并列入省政府重点建设的休闲度假基地;当前,弥勒又有幸列入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总体规划《纲要》的“十二城”之一,建设“禅境弥勒、红酒小镇”会议度假型旅游城镇,获得新的发展机遇;2013年,弥勒市成功申报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示范,把弥勒市的城市建设水平推向了更高层次。

  产业发展动力持久。弥勒市旅游发展战略,让企业家、投资商看到在弥勒发展高端旅游产业的前景,一批集休闲、运动、康体、养身为一体的高端旅游项目进驻弥勒,为弥勒市的“旅游服务产业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一方面,已建成并开放6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景区景点,旅游产品日趋规模化、成熟化;另一方面,配套建设宾馆酒店和旅游社、旅游汽车服务公司,加强旅游服务队伍建设,全市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

  旅游经济不断走强。“十一五”期间,弥勒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99.39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23.87亿元,同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148.80%和344.98%。2012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63.07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6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31%。

  按照《弥勒市中心城区2011-2015年建设规划》,弥勒城市的近期建设目标是:完善中心城区空间框架,强化城市中心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发展旅游产业,构筑中心城区生态环境基本格局。近期规模:至2015年,弥勒中心城区规划人口18万人;弥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22.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5.0平方米。未来几年城市空间主要发展方向为西、南;次要发展方向为北。对老城区:重点开展老城改造工作;对城北片区:依托昆河公路改造,加快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居住及环境品质完善;对西山片区、湖泉片区:加快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城市新中心;对城南片区:以居住为主导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显山、露水、透绿”的现代宜居山水旅游城市理念,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旅游服务现代化、城市建设精品化”,以云计算、物联网、城市光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为支撑,以数据整合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为核心,以一批重点智慧工程为抓手,推进“11215工程”。即:通过4年的时间,打造1个适度超前的信息基础设施环境,建设1个绿色弥勒云计算中心,构建智慧政务、智慧民生2大体系工程,在15个重点应用领域进行智慧系统的专项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宜居、休闲度假、特色旅游”的“福映山水乡,祥瑞弥勒城”,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勇攀高峰,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由声动传媒昆明配音网整理归纳,版权属声动传媒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国统一免费配音服务热线:400-600-5012

  更多文案、新闻资讯请点击昆明配音网:http://www.sando.cn/city-kunming

  更多专业配音样音试听欣赏请点击:http://www.sando.cn/c-py.html

  【声动传媒严正声明:声动传媒所属网站发布的所有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为声动传媒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声动传媒·昆明配音

[切换   ]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600-5012 版权所有 2005 - 2013 All Right Reserved.皖ICP备07500763号-1

地址:安徽合肥港澳广场B座11层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