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规划文稿配音——芜湖古城三套规划方案评选

2014-05-23

来源:声动传媒联合编辑

标签:

浏览(1179)

 方案一:“对话”古城寻回记忆 打造城市“文旅核心”(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在芜湖,相较于城市其他板块,古城应是一座集文化、商业、居住、旅游、展示、休闲等多功能复合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古城,彰显亦商亦儒的文化底蕴,展示西风徽韵和精致繁华的文脉特征。”为寻求古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从“保护与复兴芜湖古城的历史价值”入手,结合考虑古城周边的资源条件和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构想以复兴古城为触媒,从错位发展的角度考虑,将古城与赭山、镜湖、滨江这三大板块有机整合,欲在芜湖的城市中心创造出一个T型的“文旅核心”。
根据古城的遗存与历史信息,规划保留了4处文物、77处保留建筑,建议设置南门湾、萧家巷两片历史文化街区,并在古城内部划定了核心保护区、风貌协调区与规划控制区。在此基础上,规划再将古城划分为八大功能片区,其中环状核心区的功能除一般性的商业、旅游和服务功能外,着重突出文化展示、参与体验等活动,并提供特定的文化传承空间,是古城规划的重点。
据设计单位介绍,该方案将延续古城“外商内居”的传统布局模式;空间景观方面,规划适当降低古城建设密度,设置多处公共空间,重点打造环城绿化景观带和社区内部中庭绿化空间;交通组织方面,保留原有的古城街巷网络及尺度,对传统街巷进行分时管理,增加必要的辅助道路,采用边缘停车策略;旅游组织方面,主入口设置在南侧沿河路上,外部旅游车辆的交通组织采用东进西出的方式,内部则以南门为起点,沿核心区设置环状的精品游线。
规划将沿河路局部上盖形成滨江艺术广场,设置游船码头,实现古城与青弋江的一体化。在保留米市街、花街等芜湖古城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街巷以及儒林街的空间尺度和界面风格的基础上,针对地块中的衙署、城隍庙、文庙等重要的历史场所,将根据现有残存的遗迹与历史文件对其加以恢复,并对原有的历史遗迹的功能进行扩展与补充,在其周边布置具有“对话”意义的现代功能建筑,为古城提供博物馆、文化论坛、曲艺中心等公共文化中心。
该方案强调“环境景观形态与真实生活形态双重修复”规划理念,通过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恢复古城标志性要素,延续历史街道脉络,更新传统特色产业,再现记忆情景等技术手段,寻求古与今、传统与当代创意、文化和商业、艺术与生活的“对话”碰撞,还原一座真实而丰富、具有亲切感的古城。

    方案二:“文悦江邑”人杰地灵 激发古城现代活力(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文,保护古城的人文资源并纳入城市的文化发展战略;悦,激活古城空间活力以落实中国欢乐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江,突显芜湖滨江城市城水相依的建城源流;邑,强化芜湖古城作为江东巨埠米市商邑的城市记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设计将芜湖古城整治保护规划的核心理念确定为“文悦江邑”,并在此基础上,将古城的功能定位确定为以古城历史文化为脉络,街巷空间与传统建筑为载体,融文化体验、美食休闲、娱乐商住与艺术创作于一体的城市传统文化与时尚旅游的多业态复合区。
方案以“三轴、两带”的古城街巷结构,串联起多个空间节点和八个特色业态功能区,强化古城街区内厚重的历史积淀、地方的文化记忆和商贸的繁华氛围。“三轴”指“古城探访轴”、“文化体验轴”、“美食体验轴”,“两带”为“滨江观光休闲带”、“城市颐养生活带”。
该方案将复建长虹门和宣春门城楼,设立同丰里和太平大路坊门,打造出体现芜湖历史文化特色的“古城新八景”,唤回城市记忆。为突出古城米市水运、濒江建城的建设源头,消解防洪墙对青弋江的隔绝,设计了环流水系景观,划分出人行与车行区域的同时,串联起街区内各重要节点与建筑。此外,为保障古城功能的使用、城市交通的顺畅以及街区的安全,此方案还特地设置了三片集中的地下车库和分散的地面停车场,并通过下穿的沿河路和贯通的消防环道。
为激发古城在当代城市发展中的活力,方案设计在尊重传统街巷空间的同时,也侧重街区内部当代功能业态的建构。其中,满覆盖街区设计在完整保护和更新改善传统建筑的同时,将标定并保护古城街区内的古树名木,通过对古城街区满覆盖的设计,实现保护建筑、规划建筑与传统街巷空间的顺畅组合。
建成后的古城将有哪些醒目的核心建筑群?据设计单位介绍,该方案设计重点突出芜湖“中国城隍庙祖庭”的历史价值、古城内佛道治共存的城市记忆,依据古城图的位置对衙署、城隍庙、能仁寺进行修缮与复建,并在城隍庙南侧建设庙前广场和戏台,构建起承载民俗节庆活动的场所。在保护修缮现存大成殿的基础上,依据文庙的型制复建大成殿两侧配殿大成坊、大城门、棂星门、泮池和碑亭等,形成完整儒学空间序列。在历史建筑更新上,将更新改造雅积楼、小天朝等传统文化老字号店铺,赋予其当代城市功能。在薪市街设计建设芜湖医药学历史久远的典型代表张恒春药号、稻米加工的大砻坊,并通过传统街巷条石铺砌的细部建造方式,烘托古城米市“十里长街”的商贸繁荣气氛。此外,为彰显芜湖悠久的戏曲文化、名人文化和手工艺文化,方案还设计了雅积剧院、名人馆和百工坊等建筑,将铁画、城砖和编织等要素转换为建筑设计的形式语言,以突显古城人杰地灵的文化渊源。

    方案三:古今相承新旧交融 兼收并蓄振兴古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古今相承,内外通达,体现‘永续长存’保护发展方向。”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中,考虑到芜湖古城目前遗留历史建筑较为分散、新老建筑杂处而质量参差不齐等情况,方案以“新旧交融共处、有形无形并重”为实施基本原则,以“重点保护”(针对文物与重点历史建筑)、“局部整治”(针对保护区)、“整体协调”(针对保护区处围)为规划设计手段,分阶段分地块进行整治。
方案通过空间布局、建筑形态和环境演绎,力图唤醒深涵在古城深处的“魂”和留在人们心中的记忆。规划对古城中具有历史遗迹和典故的重要建筑和布局,根据现有地形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恢复,体现宗法典礼制度的挖掘与深度思考,以无形的文化结合有形的建筑进行修复与再生。
为构建健康有序的现代化古城,规划中整个空间结构、功能分布以及配套设施都将在自身清晰完善的前提下与城市接轨,在最大程度尊重古城原有格局的基础上,突破古城原来的封闭和防卫性质,强化“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特点,提高古城地块的内外联动性。持续构建以街区“生态自循环”为根本的古城文化振兴计划,使古城成为特色鲜明、新旧和谐的城市有机组成部分,营造具有特色的“休闲所、消费场、旅游地和综合体”。
规划总体上将古城的格局定为从主干到分支的树形架构,形成“一轴五带”主题框架,由文化带串联多个功能主题区块。其中,中心文化轴是古城文化之树的主干部分,步行老街南北贯通,体现古城旧时滨江商贾云集、物资集散的特点和古城内部固有的日常集贸特征,沿文化轴呈现“南古北今”的建筑风格和“南密北疏”的空间变化。
方案设计打造的五条传统分支文化中,行政宗法文化带重点联系衙署、城隍庙、城隍街、监狱博物馆、皖南行署等,体现古代政法制度威严肃穆之感和城隍庙市民风民俗的熙攘闹市及节庆活动;会馆私墅文化带以太平大路特有的传统建筑界面和尺度为基本基调,两侧分置名人故居、高档会所、别墅等,形成闹中取静的巷弄空间;民俗手艺文化带以花街-南门湾为核心,带动相邻的薪市街、米市街及其他街巷,还原芜湖古城最有特色的手工商市景象;书礼释奠文化带重点联系儒林街、打铜巷、官沟沿、小天朝等,营造富有诗意的传统文化空间,并重点恢复文庙地块,使其成为东侧步行入口;长街滨江文化带将恢复历史上十里长街和码头水市的意象,建设屋面绿化跨过沿河路与青弋江防洪堤接驳,避免人车混行,形成连贯的滨江步行景观系统,并恢复南侧长虹门,形成主要的南入口。此外,唯一的时尚消费文化带作为历史保护区的北部入口,以风貌协调的新建筑为主,以古城墙和城门为意象的新型商业建筑,内部形成贯通的步行街道,使东北片形成较好的城市沿街界面和功能布局。

 

全国统一免费配音服务热线:400-600-5012

更多文案、新闻资讯请点击芜湖配音网:http://www.sando.cn/city-wuhu

更多专业配音样音试听欣赏请点击:http://www.sando.cn/c-py.html

 

声动传媒·芜湖配音

[切换   ]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600-5012 版权所有 2005 - 2013 All Right Reserved.皖ICP备07500763号-1

地址:安徽合肥港澳广场B座11层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