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质监所配音文稿欣赏:安徽省质监事业“十一五”发展纪实

2012-09-26

来源:声动传媒联合编辑

标签:

浏览(2640)

 跨  越

——安徽省质监事业“十一五”发展纪实
《序》
滚滚长江,怀揣着奔腾向海的澎湃激情,在这里留下了“碧水东流至此回”的人间奇迹;
悠悠淮河,珍藏着鼓钟将将的千年一梦,在这里见证了“十八颗鲜红手印”的不朽壮举;
拂去历史的封尘,从“徽骆驼”的坚实足迹到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端,薪火相传的创新精神锻造了安徽人敢为人先、富于创造的品格......
《第一章:辉煌成就》
承载着长江、淮河双重文化的安徽大地,蕴育出敢为人先、富于创造的安徽精神。在这个英雄的群体,有一支七千人的质监队伍。他们托举着“质量兴皖”的伟大梦想和“大跨越大发展”的豪迈情怀,一次次思想解放,一次次观念突破,一次次跨越发展,安徽质监的形象在全国的版图上越发鲜活、亮丽起来……。
循着安徽质监事业“十一五”发展的铿锵步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安徽质监人那坚定的勇气、深沉的思索、扑下身子抓落实的狠劲、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精气神。
五年苦干,覆地翻天。回眸“十一五”,安徽质监事业起点高,效果好,亮点多,成就非凡…….
技术机构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质检、计量、纤检、特检“四大联盟”的构架已经基本形成,极大地促进了技术机构资源集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全省质监系统现有各类检验检测技术机构151个,其中12个国家级质检中心领先中部六省,40个省级质检中心,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仪器设备价值4亿多元。一个机构健全、人员配套、网络完善、服务规范,层级分明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在安徽已经初步形成。
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人员素质明显提高,有博士生4人,硕士生53人,本科1118人。“十一五”新取得正高级工程师11人、高级工程师46人,工程师95人;享受省政府津贴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国家质检总局学术技术骨干4人。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系统资产总额净增加1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增加8.6亿元;新增办公检测用房20万平方米,技术机构新增检验检测仪器设备价值1.6亿万元,系统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各项指标在“十五”的基础上呈几何级增长,位居中部地区前列。
质监文化建设花团锦簇,积极营造出“质监大家庭、和谐大质监”的良好氛围。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如火如荼,全系统创建2个省级文明单位,16个市局争创为市级文明单位和市级文明行业。省局机关正在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行业”。
将安徽质监事业发展的每一个节点连接成一条上扬的曲线,它生动地诠释了“好”与“快”的发展辩证法。发展更加科学,增长更有质量,安徽质监事业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008年7月23日,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视察即将建成的安徽质检中心时指出,中心从现有的规模看,在全国都是第一流的,对于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周边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9年5月22日,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在批示中赞扬道:“质监工作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省质监系统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精心履职,主动作为,贡献很大。”
2010年6月21日,时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在视察安徽质监工作时感慨地说,“你们整个基础建设,内部管理,作风水平,都走到了全国质检系统的前列!”
《第二章:华丽转身》
毋庸置疑,“安徽质监事业的发展堪称奇迹”。我们深知,这“神奇的故事”源于安徽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源于安徽省质监局领导班子的远见卓识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更是源于质监人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正确道路,总结出具有安徽特色的质监工作指导思想。
曾几何时,假冒伪劣甚嚣尘上,以“执法为先导”的响亮口号,打开了质监工作的一片新天地。但是,面对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WTO时代的来临,政府转型迫在眉睫,“服务为先”应运而生。
从“以执法为先导”到“服务为先”,看起来只有两个字的变动,却成功实现了质监工作理念的良性颠覆,论证和践行了“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的工作方式,并最终确立为“发展为上、服务为先、执法为民、安全为天”十六字方针,成为新时期安徽质监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服务为先”,服务什么?
在安徽质监事业发展的浓墨画卷上,最为精彩的一笔无疑是“三大服务”理念的确立、完善和实践。“服务中心、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已然成为安徽质监系统的品牌,安徽质监工作的宗旨,凝聚7000名质监人投身安徽崛起大业的一面旗帜。
“三大服务”使质监部门从过去的行政执法部门形象向全面履行综合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转变;
“三大服务”使安徽质监工作受到党委政府更多的肯定、企业更多的欢迎、群众更多的赞誉。
这种见微知著的敏锐洞察,审时度势的深刻认识,“服务为先”的角色定位,为安徽质监事业的跨越发展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增加了力量,培育了后劲。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视察安徽质监工作时曾经评价道,安徽质监工作贴近中心,创造了科学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三大服务”值得全国推广。
《第三章:光荣历程》
我们可以从四个不同的视角,来把握“安徽质监”的发展脉络,透视那五年来极不平凡的历程......
这是一段努力构建“服务型质监”的奋斗历程
 在非典肆虐、洪水泛滥、冻雪灾害、地震救援的时候,在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等突发事件中,在承担供奥食品监督抽查和全国第四届体育大会、全国首届农民歌会等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时,安徽质监人一次次敢于担当,勇挑重任。
当省委、省政府发出工业强省号召,安徽质监人积极响应,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进一步增强安徽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越来越近的时候,安徽已经成为全国第四个实施“质量兴省”的省份,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增添了新的动力。
2009年2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安徽省质监局迅速派出调研组,深入企业对口帮扶,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出台了12项强有力的措施。 2010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省质监局迅速呼应,提出服务“示范区”建设的10项具体措施,“质量引擎”再度发力。
党委、政府的需要就是质监人的任务,推动安徽发展就是质监人的职责。2010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安徽省政府共同签署《推进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共同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作备忘录》,这是继2004年省部备忘录之后的再度合作。而《长三角质监合作互认协议》、《中部六省质监合作互认协议》等一批区域性合作文件的成功签署,使得安徽与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质监合作机制全面形成,“安徽制造”有了更为便捷的“绿色通道”。
这是一段着力打造“科技型质监”的奋斗历程
科技是质监部门的特色,更是质监事业发展的立足点、增长点。
2008年10月,占地170亩、总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的安徽省质检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得到国家质检总局原党组书记李传卿高度赞许:“检测中心规模全国第一、集中建设的创举全国第一、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方式全国第一。”
如今,以12个国家级中心为龙头,5个省级院和40个省级中心、16个市级技术机构为主干,62个县级技术机构为补充,集检测、培训、科研为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已经形成,正在源源不断地发挥着“政府实验室、经济发展技术支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自主创新研发基地”的“四大作用”,支撑和引领钢铁、石化、铜业、煤炭、汽车、家电等安徽优势产业迈向高端。
2005年底,安徽省质监局党组相继出台了《科技工作管理办法》、《科技兴检奖励办法》和《加强全省质监系统科技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质监科技指导文件,大力营造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全系统共有117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和安徽省有关科技奖项。坚持检、学、研相结合,扩大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2010年9月10日,武汉大学工程硕士教学站在安徽省质检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四大联盟”——是安徽质监事业总体布局中的一步要棋。创造性地跨区域整合系统内质检、计量、特设、纤检四大行业技术机构,借鉴股份制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系统内特检、纤检、质检、计量实行自上而下的整合,采取类似垂直管理的模式“组团造舰”,大大提升了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这是安徽质监事业永续发展的探索和构想,也是安徽质监技术机构改革向更深层次的试水。“四大联盟”必将成为安徽质监事业发展的“四大航母”。
这是一段倾心创建“平安型质监”的奋斗历程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
食品和特种设备两大安全始终是质监系统的“一号工程”,广大质监人以“安全为天”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行动,忠实履行了“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
探索推进动态监管、应急救援、联动抽查、安全承诺、辖区责任等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连续多年保持平稳的安全态势,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为质监事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连续6年提高,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明显减少,规模性制售假冒伪劣现象基本消失。
2009年3月,针对食品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一些安全漏洞。安徽省质监局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控实施办法》,建立“事前预见、提前预防”的食品生产加工监管模式,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建立和完善了执法打假长效机制,实现责任制网络全覆盖,按照“科学执法,打治结合”的总体要求,打假治劣,风云激荡。
这是一段大力营造“和谐型质监”的奋斗历程
发展是硬道理,文化是软实力。打基础、抓规范、树标杆、育文化,和谐质监一路走来。
“说话让人相信,办事让人放心,一切工作都要落地有声”。 这是一句朴实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更是安徽质监文化革故鼎新、开放融合的精华所在。
坚持典型带动。按照“四个一流”的标准,成功创建36个示范(标兵)县局,基层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教育培训常抓不懈。连续四年开展全系统执法人员、安全监察人员千人轮训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响。
探索建立“首错不罚”制度,倡导理性化执法、人性化管理。安徽省局政务窗口8次获得“红旗窗口”称号,连续获得“安徽省文明窗口”称号,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速提效。时任省委书记王金山在安徽省政务中心提供的一份报告中批示:“很好,很快,很爽!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机关作风。”对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改善安徽经济发展环境,高效率的机关作风给于高度评价。
质监文化建设高潮迭起。2009年,全系统举办首届文化节,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有力营造出“质监大家庭、和谐大质监”的良好氛围。
大智慧,大发展,大跨越。一路走来,在安徽质监事业发展的奋斗历程中,服务型、科技型、平安型、和谐型“四型质监”的轮廓更加清晰。
回首再看:如果没有“三大服务”的理论奠基,就没有统筹服务与监管两个大局视野的“服务质监”;
如果没有“三大服务”的科学实践,就没有从赶超到领跑,华丽蜕变的“科技质监”; 
如果没有“三大服务”的制度支撑,就没有创新常态和有效监管的“平安质监”;
如果没有“三大服务”的丰富发展,就没有励志创业和色彩温暖的“和谐质监”。
《第四章:风云满怀》
五年,也许只是一段时空的自然轮回,然而,安徽质监人却在这短短的五年里,以舍我其谁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写下了安徽质监事业奋发图强的壮丽诗篇。
光前裕后,继往开来。看今朝,产业基础的显著加强,创新活力的加速释放,战略要素的更加密集,安徽质监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安徽质监工作必定要承担起重大的历史使命。
到“十二五”末,要实现:“华东中上游、全国争一流”的发展目标。安徽质监人将精心履职,积极作为,努力打造一个让“党委和政府满意、群众信赖、企业欢迎、社会赞誉”的政府标杆部门。
这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宣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更高的层面、瞄准更高的目标,安徽质监事业已经迈出更大的跨越步伐。
 

迄今为止,公司已和全国各地的上万家广告公司及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建立了积极的长期业务合作关系,所制作的声音产品经常在CCTV-1,2,3,4,5,6,7,8套以及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深圳卫视等省市媒体中播出,获得客户广泛的褒扬和称许。

合肥最专业的配音网站——声动传媒。www.sando.cn

声动传媒·合肥配音

[切换   ]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600-5012 版权所有 2005 - 2013 All Right Reserved.皖ICP备07500763号-1

地址:安徽合肥港澳广场B座11层

分享按钮